《疬科全书》-点药之用法 – 传统中医
点疬之药方
点疬药品列下
新出窑石灰(八钱出窑未泡水愈新愈佳) 干饼药(四钱又名枧砂洁白如雪者佳即纯碱) 明朱砂(五釐)
上三味。其法取石灰先临风自化。筛去粗粒,将各药秤足,贮瓦罐听用。或预先制备多数,将三味加增和匀封好,切勿近潮湿,随带出门,极为方便。至朱砂一味,原取其色红,易见痕迹,以便复点,非必需之药也。方中三味,共重一两二钱零五釐,即加减些亦可。大约每料必如此之多,方见有味,临时酌用,不必拘泥。以上所列内服各药品,其轻重亦可随时随人加减,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点药之用法
点时,将各药秤足,用有盖釉瓷器盛好,然后取高粱烧酒开化,极力搅匀,至恰好处。何谓恰好?以药停脚后,其上面约二分清酒浮出,是为恰好,然后取小笔杆一枝,蘸起其浮出清酒,在疬之核外离三分处周围点之。每一点,约亦均离三分,切勿一片涂去。如有酒流下,当用纸圈拭净,周围点完,顷刻点干,照其原点痕处再点。连点至六七次,以痛为度。初点二三次,即微作痒,至五六次,即微作痛,如蚁咬焉,并无大痛。
不可并渣点上。如并渣点上,必致破皮,倘破皮,亦无甚妨害,二三日即自平满。
不可错乱点去,须次第照原点之痕处点之,其药味方能直达,而制服其核外之根株,使他潜消,永久不能再发。
首次点后,计首尾足五日,须再依前法点之,使其前次所点之药力,与后次之药力,可以相接,方能奏功。如未消尽,越五日再点,点至全消为止。
点时,无分点数,量核之大小而准数焉。核之大者,其点数即多,核之小者,其点数即少,总以周围点之为妙。长者照长式点之,圆者照圆样点之,核之奇正不齐,即随其奇正之式点之,倘其核过大,则并核内亦不妨点之,且不妨周围双行点之,使药味猛而有力,点至全消为度。如其核收小,则点药亦宜渐次移入步位,勿拘其旧日所点之处也。遇有昔时之破痕破口,亦不妨随其破痕破口外周围点之,使他垢秽不再成脓,易以收口。倘其旧痕肿胀不堪,即痕内亦不妨加点之,其垢秽随结痂处而干,亦易收口。倘其痕如有欲破之势,则将药渣点上,立即破口,并贴以拔毒生肌膏。
其核之大小长短方圆聊珠,无论如何式样,皆可散去。惟有旧痕之死核,则不可散去,点者须知。
倘无石灰之处,即用煅蜃灰代之亦可,亦取其咸能软坚之意。其药力虽无石灰之猛,然加之干饼药少许,久点亦必自消。
倘或乡曲之处,一时未便有高粱酒,即用酸醋代之亦可。盖酒味则取其透彻经络,醋味则取其能收敛胫节也。
点至五六次犹不痒不痛者,必其药味泄而无力故也,须换过药粉,仍开酒或醋点之。大约此药味调酒后,未经点者,仍可久藏,干后再将酒调开。如已经点者,仅可藏至十五六天,至久一月,即要更换,大约搅至药粉成团。酒不能清,即无味矣。
随其核之大小点之。其核收小,其点亦随而减少收入,总以离核三分为妙,不可过远。过远,则其药力不能透其根蒂。
本书之其它篇章
《疬科全书》-侯序
侯序医之为任重矣,天下之业医者多矣。善医者,固药到回春,如响斯应,有回生起死之功。不善医者,往往操庸劣手段以尝试,而卒以杀人。间有一二医者,得一最灵验之奇方,则秘而不肯示人,借口以方传不效。其实持金钱主义,藉是方以博取人财。惟吾乡柘轩梁先生,人本儒素,术妙岐黄,金匮玉函,悉心研究,凡遇内外奇难诸症,靡不应手奏效。而于瘰疬一科,尤为独具…
《疬科全书》-张序
张序凡病必有治病之方,而知其方者,往往秘而不传。动曰:传则方不灵验,果如所言,则古人传世之方书,其皆不灵验矣乎?呜呼!存射利之心,忍令天下后世之人,抱病而枉死者,弗可胜计良堪悲痛!吾州梁柘轩先生,夙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志,凡内外各科医道,莫不悉心研究,而治疬尤为所长。夫疬危症也,有二十四症,三十六症之名,而大抵由阴虚火盛,挟风痰而成此…
《疬科全书》-自序
自序千古文人之笔,最惧雷同,独医学则最患不能雷同耳。未有患是症不用是方,而能疗是疾者。历观诸名家医书,多是各立一说,殊少定见,其于花柳颈疬,尤茫无善法。即西医亦然,总不出强硬手段。中材以上之人,阅是书尚可活人。中材以下之人,阅是书非第不能活人,甚且误人多多不少矣。噫!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差之毫厘,失…
《疬科全书》-辨疬症之原理
辨疬症之原理疬之成症,古人原分有十二经络,或二十四节,或三十六症等治。此皆医家各命名义,实不必拘泥其名。要之千种疬症,总不外乎热痰寒痰,实症虚症而已。其部位原无定体,随其气之所阻,血之所凝而成。能辨其寒痰热痰,实症虚症,则无讹矣。 疬之成症,其结核最坚最实,因其积染郁结至深至远而成故也。所以治之者,动辄屡月经年,乃能奏效。大凡内外各症…
《疬科全书》-辨疬症之证治
辨疬症之证治(一)气疬 初起仅二三核,形同槟榔,以指揉之,环转如丸,愈起愈多,此名气疬。当用疏气消核丸,外治照下列点药法点之。如其人兼有实热,亦不妨酌加芩、连等味,然必须脉症相对,方为投之无害。 疏气消核丸 夏枯草(二两) 桔梗(一两) 柴胡(五钱) 广陈皮(五钱) 半夏(八钱) 元参(四两) 煅牡蛎 煅龙骨 天花粉 茯苓(各一两五钱…
《疬科全书》-疬家之宜食
疬家之忌食鸡肉(鸡性主动,动则燥火,疬之症多生自肝,肝最忌燥,故鸡肉一味为疬家最忌食,虽已全愈,仍当切戒焉。) 鹅肉(有毒燥忌食) 飞禽(类多燥火忌食) 煎炒(燥火忌食) 鱼虾(生痰燥火忌食) 陈腐(生痰忌食) 羊肉(燥火忌食) 牛肉(燥火忌食) 酸辣(伤筋伤胫忌食,非特姜与胡椒辛辣等味,凡一切辛散之味,皆当戒也。) 马肉(燥火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