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实验室 > 正文

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015年03月23日 10:23  点击:[ ]



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简介

http://gumb.gxun.edu.cn/index.htm

 

本实验室(英文名称“Guangxi Universiti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Laboratory of Utilization of Microbial and Botanical Resources”) 是bt36正在建设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计划建设起止年限为2014-2018年。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达2662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5000多万元。

未来四年内,实验室拟新引进人员20人,其中八桂学者1人、特聘专家2人、广西高校百人计划3人、教授或博士6人。拟派5名左右的在岗人员到国外访学或作博士后研究。拟新增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10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论文200篇,其中三大检索100篇(影响因子大于3以上的1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鉴定成果3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

目前,该实验室以亚热带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亚热带特色海洋与陆地植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真菌和海洋放线菌等微生物资源收集、鉴定保存与应用微生物学研究。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获得3-5个具有应用前景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定位及克隆2-3个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的基因,从而为广西的农业、医药行业和食品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基因资源。

实验室以广西重要优势资源,已形成了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以亚热带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真菌和海洋放线菌等微生物资源收集、鉴定保存与应用微生物学研究。建立微生物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开发的系统研发平台,收集海洋、陆地及内生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纯化、鉴定、保存菌种;开展微生物资源在六堡茶发酵技术、境污染治理、有机酸发酵等方面的应用。

方向二: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手段,以亚热带植物及微生物基因资源利用为重点,探索亚热带特色植物及微生物基因资源的定位、筛选、克隆与表达,为广西的农业、医药行业和食品轻工业的发展提供新基因,进而促进广西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方向三:以亚热带特色海洋与陆地植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化学理论和方法开展亚热带海陆特色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活性筛选,发现新颖的生物活性天然先导化合物;研究特色植物有效成分代谢调控、生物学作用、构效关系、剂量关系、质量标准与安全性评价。

学术带头人及团队核心成员情况介绍

学术带头人 姜明国:博士,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九届理事,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广西科技厅企业特派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经费合计88万元。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学科论文12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8篇(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4篇(通讯或第一作者)其中3篇影响因子超过3,申请专利4项,其中授权2项。转化科技成果一项,2012年专利“一种提高六堡茶品质的生产方法” 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该专利在第一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获得银奖,目前该专利已经转让给广西梧州茂圣茶叶有限公司,专利转让等费用60万元。2013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组建的广西六堡茶工程技术中心得到组建批复。

周桂: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199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入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承担《生物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蛋白质组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现代生物分离纯化与分析技术、蛋白质组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和厅级研究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民族大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广西民族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何秀苗: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bt36教师。199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兽医专业,2001年获广西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扬州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做访问学者。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禽病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现主持广西科技厅项目2项、广西教育厅项目1项、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各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
 

林日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工。199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获广西大学工业测试实验中心微生物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8.11月-2009.11月获“中英优秀青年奖学金”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脱羧酶的高效表达及CO2转化的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国家973项目“生物催化氧化还原过程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二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目前主持国家民委、广西科技厅、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各一项,开展关于发酵法生产二元酸、生物酶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刘红全: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5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01年获东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海洋大学获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2007至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各1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韦爱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淀粉基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广西火炬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多项变性淀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并实现产业化,研究成果通过广西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成果评价为:国内领先;参加完成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广西新产品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获授权8项(4项排第一),在国内核心期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讲《分离工程》、《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化学改性》等本科课程,现主持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1项、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

黄忠京: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2007年7月获中山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绿色有机合成和配合物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学校科研项目,曾参与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荣获广西民族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在《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Phytochemistry》、《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被国外文摘SCI收录14篇。

杨立芳:博士,高级实验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分析及药理学等。先后参与科技部课题一项,参与科技厅、教育厅课题各一项,目前主持广西民族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

袁汉文:博士,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7年获长江大学水产养殖硕士学位,2011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获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担任本科生“动物生理学”“水产养殖学导论”和“特种水产养殖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生生物生理生态学、水产养殖学和海洋生物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上一条:海洋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关闭